English

最终的选择

2000-07-21 来源:光明日报 周立文 我有话说

人们可能还记得十几年前那句盛气凌人的广告语:车到山前必有路,有路就有丰田车。然而,丰田的这种盛气凌人,使自己付出了代价。

80年代,丰田公司曾经明确表示:中国不具备生产轿车的条件。基于这一判断,它拒绝了与中国企业合资生产汽车的要求,同时也给了其他跨国公司一个机会。大众公司很快拥有了中国轿车市场50%以上的份额,通用公司一次性投入上10亿美元,试图后来居上。雪铁龙、福特、本田、奔驰、克莱斯勒和三菱纷纷到中国寻找合作伙伴。

90年代初,丰田人开始解放思想,想在中国投资生产整车,但拿到项目的希望却渺茫了。1994年夏,中国政府暂时冻结了各汽车厂家的轿车生产能力,直到数年之后才开始“解冻”,但却附加了三个条件:具有单一车型15万辆以上的年生产能力;具有单一车型10万辆以上的年销售能力;有助于扶植中国的零部件产业。

在丰田公司内部,经过激烈的争论,丰田公司董事会会长丰田达郎作出决断:丰田必须全力投入中国的汽车产业。接着,丰田达郎便安排访问中国。他的继任者奥田硕从1995年至今,访问中国的次数超过了10次。他说:“中国在丰田未来的海外事业中,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。”他还提出了丰田在中国的“三级跳”的战略构想:90年代初以前的第一阶段为助跑阶段;然后是起跳阶段,就是按照中国政府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的要求,从零部件生产开始,为整车生产作准备。

要想在中国投资生产整车,实现第三级跳,必须接受中国政府的三个条件。为此,丰田动员了整个集团的力量,在中国建立了30多家合资工厂和技术中心,同时收购了已进入中国的大发公司。

丰田对天津的整车项目充满信心,但选择什么车型,又让丰田的决策人感到困惑。有人建议拿出“花冠”。“花冠真的是最佳选择吗?”1998年7月,奥田硕在从天津回北京的路上,问当时的和田副社长,“中国的市场变化太快了,现在拿出的是新车型,生产出来以后可能就会变成旧车型。”和田思考一会儿回答:“虽然NBC车型还在试制阶段,我们也可以拿出来考虑。”

NBC(New Basic Compact)系丰田公司新开发的小型车基本车型,供4人乘坐,它的主要特点是外观小巧而优美,能耗低,价格低,它的第一个代表车型Vitz去年开始在日本和欧洲销售,颇受欢迎,而且获得了欧洲年度最佳车型奖;另两个车型Platz和Funcargo也相继投入市场。

1998年年底,经过反复讨论,丰田公司终于拿出了项目建议书。2000年5月29日,中国政府批准了天津丰田可行性报告书。丰田公司现任社长张富士夫激动地说:“从丰田达郎到奥田硕,相关人员为此付出极大的心血,现在终于拿下这一项目,我们真是感慨万千!”

丰田公司立刻召开了新闻发布会,宣布将于2002年在天津生产出一种“正在开发的”小型车,这一款车将搭载天津丰田汽车发动机公司生产的1.3升发动机,年产3万辆。(有人估计,两年后天津丰田生产出的车型,售价应该在10万元左右。真正属于经济型轿车。)丰田还许诺,将为天津夏利的换型提供技术合作,帮助夏利公司生产出一种以Platz、Vitz为原型的小轿车。

决策迟了一步,就要多付出一份辛苦。今年7月12日,在天津丰田的奠基仪式上,奥田硕会长在致词时引用了鲁迅的名言:“世上本没有路,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。”在中国汽车市场,丰田公司真能够走出自己的路吗?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